教學與教室規劃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

資訊科技永遠不會是紅花,而是綠葉。它可以幫助很多領域發展,讓很多領域變得更好,像是一個催化劑,讓氧氣燃燒得更旺,所以有沒有使用資訊科技,對教學上會有一定的改變。

  1. 教師使用資訊科技的五階段模式:包含熟悉階段、使用階段、整合階段、重新定位階段和進化階段。
    根據以往的調查,有90%的老師會在進入「使用階段」之後,放棄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。
    • 熟悉階段」:教師開始接觸資訊科技,但很少在課堂上使用。
    • 使用階段」:較施月來月清處使用資訊科技的好處,也漸漸會在課堂上使用資訊科技,甚至開始取代原有的上課方式,不過在此階段使用資訊科技的情況還是很少,因為教師容易在使用上因為不熟悉而有挫折感。
    • 整合階段」:教師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資訊科技,而且能夠將資訊科際整和進自己的教學當中。
    • 重新定位階段」:教師能使用資訊科技發展新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法,這些教學法式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。
    • 進化階段」:教師能使用資訊科技創造彈性的教學環境以符合不同學習者的需求,並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使用資訊科技發展不同的教學內容。(例如:主動學習型、被動學習型,視覺型、聽覺型、動覺型,場地依賴型、場地獨立型)
  2. 老師現今角色的改變:我們會發現以前的老師是知識唯一的傳授者,現在老師已經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,因為目前學生可以從網路、從圖書館、從人跟人之間的交談,獲得五花八門、千奇百怪的知識,那麼老師自己的定位在哪邊呢?我認為老師應該要把自己的定位做一個轉換,老師要成為學生知識的守門員,因為有許多網路上的知識,其實是不正確的。
  3. 西雅圖參觀心得,在西雅圖參觀了4所學校,有一些作法值得我們參考:
    • Highland Middle school是一所公立學校,他們採用MicroSoft Surface當行動載具,但是老師不用廣播系統,不去控制學生的電腦,而是強化自己的教學流程,讓學生專注於老師的教學內容。數學課程採用電子白板的協助,以分組跑抬的方式,進行合作學習。
    • International school的教學設備很有創意,他們把插座吊掛在天花板上,需要的同學拉下來使用,保持教室內動線的通暢,有利於隨時進行分組學習。在圖書館裏面有資訊站,學生放學了之後都會去圖書館進階學習,在圖書館裏面營造了很好的學習氣氛。
    • Forest Ridge school是一所天主教學校,他們也用Surface當行動載具,他們有很好的資訊障礙處理策略,當網路不穩時、系統出錯的時候,班上的資訊小老師就會出來協助老師處理一些比較基礎的狀況,如果還是不行,才去請學校的工程師前來協助。這一所學校的動線設計也有特殊之處,他們讓學生把自己的背包掛在教室外面,節省教室內的空間。
    • St. Thomas school在線上平台上面教西班牙語和音樂,學生的行動在具在使用之後,有充電車協助統一充電,方便管理。
  4. Kahoot應用程式
    據知再興的學生可以被允許再課堂上使用行動載具,而這是一個即時線上測驗的應用程式,老師只要在課前花5分鐘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線上測驗,十分方便。首先老師在Google上搜尋Kahoot,進入Kahoot之後,申請一個帳號,即可開始出題(出題的方式可以是自己打字,也可以複製貼上),開始讓學生使用的時候,螢幕上會出現一個Pin碼,學生只要鍵入這一組數字,就可以參與測驗。這個測驗加入了競爭的元素,所以非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,在課堂後段進行小測驗的小果非常好。

今天的演講包含了以上幾個部分,希望對老師的教學能有幫助。

時間:  104年 10月 27日  第7,8節

地點:B1視聽教室

 

發布日期: 
三, 10/28/2015